这个夏天来得有些早,在以往年相比似乎要迟一些。你看树上的桃儿、李儿、还有枇杷都赶着趟儿似的渐渐成熟,一个个地为这个初夏完成最终的使命。
老酸枣树上的蝉鸣划破了这个村庄的安静,不知从哪里来的南风轻轻拂过院前的一片稀疏的竹林,偶尔会伴随着“莎莎”作响,这轻快的声音成了这个夏天最悠闲地音符。老人半咪着眼坐在院子门前,门前是一株高大的柚子树,在一会儿的小憩中,那清闲的时光就在柚子树下悄然滑过,仿佛带走了老人半生的浮梦。
那个夏天的印象
在这个夏天,不管温度如何升高,总是有挡不住忽然冒出了的吆喝声。
“卖睡椅嘞...”
“卖凳子桌子嘞...”
一阵阵声浪时起彼伏,忽然间,这边的邻家会召唤卖货郎并扯开嗓门:“到这边来啰!”当一听到这边村庄的召唤,便会调过头往这边缓缓而驾。
有的用肩膀挑,有的蹬着三轮车,碰到有人家的地方会停了下来,他们不遗余力,经过几轮的讨价还价,终归会有成交的时候。
我会常常不禁地想;为什么一到了夏天,就会有生意人家冒着酷暑出来卖自家的手工做出来的山里货?他们都不怕热吗?他们三大五粗地浑身有劲,穿着松垮地汗衫,汗衫以外裸露出来的皮肤倒是像一块块腊肉贴在身上,其颜色近乎于酱色了,还在不停地流着汗。这时候会很自然地扯下肩上的毛巾擦了擦脸,或拧干再擦拭身上其他地方。
我会常常听说这些“卖货郎”都是来自较远县城,还有的会夹杂着他们那儿的哩语。在山区,经常是一地三音,若你不是当地的,稍一听就能辨出。
在一堆山货里,你会看到一件件纯手工做出来的家用品,它们朴实无华,它们结实耐用,是常受农家人青睐的对象。
有马扎凳、有丁椅、有小桌子、还有靠椅、睡椅...,林林总总就是一大堆,小巧精美,让你相见即爱。
乡村的卖货郎
直到我长大了,才明白了他们肩上挑的不是山货,而是沉甸甸的家,是一种成年人世界里的责任。也许他们的孩子正等着卖完的山货交学费,买一支甜筒,或捎一些罐头回家,带给的是那份纯朴的温暖和劳动后的喜悦成果。
许多年过去了,那个夏天依旧如约而至。鸣蝉声声唤醒了这儿的老人半睡的浮梦,而不见卖货郎那酱色地身影和悠扬的吆喝声。